商品对比

我的购物车

您好, 欢迎来到   HappyMeng [ 登录 ]  [ 注册 ]     [ 中国 ]   [ 切换语言 ]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
我的商城

最近浏览的商品

全部浏览历史
购物车结算

最新加入的商品

首页> 新闻资讯

最新新闻

【会议交流】贵州省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工作情况

2018-06-21 12:41:51

一、基本情况

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4〕57号)提出了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的要求,贵州省围绕开展大数据战略行动,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和互联网,基于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建成上线了中国·贵州政府门户网站云平台。该平台包括站群平台、统一数据交换平台和政务应用三大子系统,其中站群平台重点解决了数据的“聚集”问题,统一数据交换平台重点解决了数据的“融通”问题,政务应用重点解决了数据的“应用”问题,这三大子系统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政府数据的“聚通用”。

二、主要做法

(一)加大整合力度,建设统一平台。各地各部门自建政府网站技术平台,数据标准各不相同,严重制约了政府网站的数据共享。针对这一问题,在中国·贵州政府门户网站云平台建设之初,就摒弃了各地各部门自建平台的传统做法,目的就是通过建设全省统一平台,彻底消除政府网站数据开放共享的障碍,各地各部门只要接入使用全省统一平台,数据开放共享问题自然得到解决。我们重点做了三件事,一是强力推进整体迁移。贵州集约化的做法是自上而下,首先将省直部门网站和市、县政府门户网站整体迁移至中国·贵州政府门户网站云平台,目前该项工作已完成70%。二是逐步开展分级整合。为保障政府门户网站的内容支撑在省直部门和市、县门户网站完成整体迁移后,由各级政府办公厅(室)分级负责,继续向下延伸,将本级政府的各相关职能部门网站整合到门户网站。三是积极引导规范关停。基层部门的信息化能力弱,特别是县级部门和乡镇街道等基层网站支撑运营能力更是薄弱,对这些网站,我们能关一家就关一家,尽量不保留。普查工作开展以来,贵州已关停政府网站3677个,占原有政府网站总数的80%,在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中,有不少县(市、区、特区)仅保留了政府门户网站。同时对全省新建政府网站,我们要求必须基于全省统一平台来建。通过减存量、控增量,集约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二)完善标准规范,推进数据共享。任何一个应用系统都不可能满足各地各部门的所有个性化需求,政府网站必定要与各种各样的政务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集约化平台必须满足开放、兼容和可拓展的性能要求。对此,我们也做了三件事,一是建立完善标准规范。先后编制了《中国•贵州政府门户网站云平台数据交换标准》、《贵州省政府系统门户网站群栏目架构标准》等规范,并以文件形式印发,实现了中国•贵州政府门户网站云平台与其他政府网站技术平台、云工程之间数据交换共享制度化、规范化。当然,要形成完善的规范体系,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二是大力推进全省政府网站数据共享工作。刚才讲到,整体迁移的政府网站,数据交换自然得到解决,但对没有开展整体迁移的政府网站,我们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他们2016年底完成接口改造,实现与中国·贵州政府门户网站云平台数据打通共享,目前这项工作已全面完成。三是积极与省内其他云平台实现数据对接。在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背景下,贵州省不少省级部门结合自身业务建设了大量的云工程、云应用,我们围绕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积极探索“网上政府”集约化,在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的同时,将政府网站打造成全省省级云应用、云工程的总出口,与省内的电商云、旅游云、交通云、环保云等实现数据对接。比如,与贵州省网上办事大厅的数据对接就有75万余条,与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数据对接也达到5万余条。

(三)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安全机制。基于云计算平台建设全省统一技术平台,不管是针对云计算平台的建设单位,还是外包单位,都是一项全新的重大挑战,如何处理好集约化平台管理部门和平台上政府网站的主办、承办单位之间的职责,是当前集约化建设面临的重大难题。我们做了三件事。一是出台相关文件。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研究省电子政务网、中国·贵州政府门户网站云平台以分级购买服务方式开展应用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黔电政办专议〔2016〕2号),明确了集约化平台的功能要点,提出了对应服务的价格参考,在财政分级负责的背景下,为全省大规模应用推广提供了政策支撑。二是搭建运维系统。随着云平台政府网站数量的不断增加,功能问题和服务需求也将成倍增加,为确保问题和需求的解决效率和解决质量,我们运用大数据手段,搭建了运维服务系统,对各地各部门提出的服务需求,实行全程跟踪办理。三是优化部署方式。信息安全无小事,将全省政府网站集中在一个篮子里面,出不得半点闪失。针对并发量高的问题,我们采取了分布式部署的做法。同时采取前、后端分离部署的方式,将后端部署在电子政务外网,极大地增强了平台的安全稳定性。与此同时,我们搭建了云平台资源和安全辅助管控平台,加强了对服务器资源及云平台运行情况的监测,强化了安全应急预警。

三、取得成效

(一)降低了运维成本。以往的政府网站建设,需要承担从硬件采购到设备维护,从软件管理到信息保障等政府网站“建设、管理、应用”全流程业务,不仅内容复杂,而且还需耗费大量精力,对建设运维人员素质要求也比较高。集约化建设后,不仅积聚了海量数据,还给各部门减轻了以往自建网站而产生的建设、运维负担和安全风险,让大家能够集中精力抓好内容保障,更加注重政府网站的内容建设。节约资金方面,我们以贵州省六盘水市政府门户网站为例,通过集约化建设,相比原来的建设费用及硬件资源消耗,每年可节约80余万元,极大减少了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入。

(二)提高了工作效率。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后,数据统一在一个平台汇聚,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共用,可进行后台推送和抓取,实现了全媒体一键推送,即同一条信息可推送至移动端、微博、微信、报纸、大屏,这些业务流程的统筹规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比如,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公开发布的政府文件,要第一时间在政府网站发布,各地各部门要形成联动机制,及时转载国务院文件和国务院重要信息。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以后,这项工作变得便捷高效,一份文件、一条信息只需在云平台编排,其他地方可直接调用,不需要再重复进行编排,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大大提高了效率,避免了各地各部门在重复编排过程中产生的低级错误。再比如,我们基于省电子政务网搭建了全省政府系统公务人员学习、办公、管理的总平台,集约化建设后,如果同一条信息需要在两个平台发布,仅需在一边编排,就可点击推送到另一平台发布,不再重复劳动。

(三)深化了功能应用。集约化建设后,政府网站和部门网站的定位更加清晰,部门网站可针对自身所长,按功能模块来建设统一功能平台,各单位可根据需要直接调用。比如,办事服务是政府网站的主要功能定位,以往是各建各的、五花八门,而且很难实现数据共享,一体化的贵州省网上办事大厅建成后,各地各部门在建设政府网站过程中,均不再单独建设此功能模块,直接从贵州省网上办事大厅调用。目前我们的应急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督查督办平台等均是按照这一思路规划建设的。同时,我们正在开发建设的省“政民互动”平台也是这样做的。此外,随着数据标准规范的统一,数据共享质量的提升,数据积聚量的不断增大,大数据深化分析应用有了现实基础,我们将这些数据向各级各部门开放,各地各部门可基于统一平台,将自身部署在互联网上的应用逐步整合上来,以此集聚数据,深化分析应用。比如,贵州省黔东南州政府网站通过整合快递、公积金、信访等数据,建成了“聚查询”服务平台。

(四)强化了安全稳定。各地各部门自建政府网站,安全保障方面既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又缺乏科学的监管平台,集约化建设后,我们引进了专业技术团队,部署了必要的监测系统,实现了对云平台的安全可控。与此同时,会同省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大队、省网信办等相关部门,整合了监测平台和手段,针对集约化平台建立全方位、多角度、常态化的安全监管体系,确保了平台安全稳定运行。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的集约化建设也面临着不少困难,比如集约方和被集约方之间的职责如何明确,集约化平台的共性需求和各地各部门的个性化需求差异,而且随着平台的逐步变大,运维服务压力也不断增大。再比如如何用好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积聚的数据,也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政府网站发展指引》的印发,给我们指出了明确方向,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四统一、两集中、五实现”的总体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把政府网站打造成更加全面的政务公开平台、更加权威的政策发布解读和舆论引导平台、更加及时的回应关切和便民服务平台,加快建设整体联动、高效惠民的网上政府。

(一)做大,继续拓展全省平台。继续推进省有关部门网站和市、县政府门户网站集约化建设,鼓励将本地区、本部门部署在互联网端的应用整合到门户网站集中展示、统一入口。进一步统一技术平台,市(州)政府部门原则上不再单独建设网站,已单独建设的政府网站逐步迁移至上级政府网站技术平台。加快县级政府部门网站和乡(镇、街道)网站关停工作,将相关内容整合至上级政府网站集中展现。

(二)做强,不断完善平台功能。加强对集约化平台建设需要、技术路线、系统架构、部署策略、运维机制、安全防护体系等研究,进一步完善“统一电话受理、专人驻场服务、线上适时收集、定期上门巡访”四位一体的服务响应体系,确保相关需求能得到及时响应。与此同时,按照《政府网站发展指引》要求,对集约化平台的功能模块、服务费用标准进行优化完善,形成新的购买服务目录规范,进一步明确职责。

(三)做优,深化数据分析应用。建立省级平台与其他各云应用、云工程以及网站群平台与单位业务系统的标准接口规范,畅通应用整合、数据共享的渠道。搭建集约化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深入分析应用数据。推进省政府门户网站与省级各云应用、云工程的数据对接,加强联动,引导第三方力量基于现有平台和开放数据开发新的应用。